关海涛还指出,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看似发生在颈部血管,但实际上这类病人往往身体其他地方的血管也可能会发生粥样硬 化,例如心脏血管。因此,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其实和冠心病是一样的,即人们所熟知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此外,吸烟、肥胖、高龄以及不 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也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关海涛特别指出:“在上述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人体很多血管的血管内膜会受损,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沉积、附着在血管被磨损了的地方,形成斑 块。”这些斑块就像水管里的铁锈和淤泥,不仅会使血管变窄,而且如果它们脱落,随着血液流到血管的其他地方,还可以导致颅内血管堵塞,引发脑血栓或者脑卒 中。
预防
预防脑卒中,留神小信号
关海涛指出,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卒中往往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颈动脉狭窄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身体会出现 一些脑缺血的先兆。”像老邓和老张,一个是突然看不清东西,一个是无缘无故摔跤,这些都是中风的先兆。这类症状还包括:突然头晕目眩,一侧眼睛暂时性发 黑,胳膊、腿发麻无力,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拿东西不稳,口角歪斜等。
“这类症状刚开始出现时不会持续很久,常于24小时内恢复,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但关海涛强调,这些表现其实都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 落,导致颅内小动脉栓塞造成的,也是重要的预警信号。如果继续发生较大的斑块脱落,造成相对粗大的颅内动脉栓塞,就可导致急性脑梗死,引起永久性偏瘫、偏 盲、语言功能障碍、植物人甚至死亡等。
另外,由于颈动脉狭窄可以导致脑供血不足,长时间脑缺血可造成慢性脑损害,可引起头昏、视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导致智力和社会功能等高级智能活动 的下降。
治疗
狭窄程度70%以上要动手术
据关海涛介绍,虽然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很大,但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检查手段却很简单,颈动脉彩超检查和颈部CTA就能确诊。
而在治疗上,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前大致分为三类:药物治疗、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结合降压、降脂以及降糖药物的治 疗,可以稳定血管内的斑块,延缓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发展。
“但对于血管狭窄程度达到70%以上的病人,一般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了。”据了解,传统手术治疗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标准方 法。
此外,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放支架”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上的应用日益增多。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 势,特别是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采取该方法可以降低心肺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编辑: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