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商户登陆 | 商户加盟 | 忘记密码

添加收藏 | 设为主页

晋城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心公告

中心公告

中心公告 返回>>

打造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北大街社区便民服务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3-08-02

“一刻钟服务圈”就是由辖区中心点向外辐射,让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一刻钟之内可办理日常政务服务,享受到快捷的公益服务和基本的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便民服务。

前几天,城区北大街社区居民刘婷婷要办理准生证,这事要搁在以前不跑上两三趟是办不下来的。可现在,她把户口本、单位证明等所需证件的原件、复印件全部交给了社区工作人员王海荣。第二天,刘婷婷就接到电话通知去拿准生证证。王海荣告诉记者,准生证一般由办事处负责,星期三下午统一办理。社区开展代办服务以来,低保、医保、水电费缴纳等都可以直接找社区代办,不仅方便了社区居民,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我市打造社区“一刻钟服务圈”的试点,北大街社区设立了民情呼叫中心和家政服务站,专门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和家政便民服务咨询。试点运行的效果如何?居民评价怎样?记者带你走进北大街社区一探究竟。

把“一站式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北大街社区地处老城区,是典型的集单位、庭院、商业网点为一体的老社区。以前,社区简单地分为四大片。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后,社区分成了12个网格,全部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开展日常入户走访排查工作,随时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搜集网格民情、畅通民意。

第十一网格的网格长裴桂娥告诉记者,2009年, 社区建起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民政、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政府部门都在社区开设窗口,就近为居民提供办证、咨询等服务,一刻钟就能实现对接。社区警务室和社区卫生室的入驻,为流动人口管理和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发挥了作用,社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在,实行网格化管理,直接就把“一站式服务”的对接送到了居民身边。

医保卡、社保卡、老年优待证怎么申请和办理,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和证明?社区接到上级部门文件后,会立即打电话或发短信把相关信息告知居民,方便办理。城镇居民保险和慢性病保险是今年新增的社区工作任务,网格长在入户走访时就详细传达,收集信息,主动协助居民办理。小区的张大妈问“为啥我的‘绿本本’坐公交不能免费,老头的‘红本本’就能免费?”网格长裴桂娥告诉老人,只有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才能领到红皮的老年优待证,坐公交免费,这是政策规定,等明年您70周岁就能享受到了。对于群众反映的在社区权限以内的问题,当场就处理;不能办理的则逐级上报,并反馈结果。

15分钟帮您就近找到优质的家政服务

“一刻钟服务圈”就是由辖区中心点向外辐射,让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一刻钟之内可办理日常政务服务,享受到快捷的公益服务和基本的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便民服务。

北大街社区支部书记刘会元介绍说,北大街社区的基本生活配套设施相对成熟完善,但按照试点工作要求,社区的家政、商贸、公共服务等布点要力求均衡完善,让居民的基本需求不出社区。为此,今年5月,社区南楼成立了服务中心,低价提供课程辅导、舞蹈培训、棋牌娱乐等服务,基本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西仓巷的刘大爷住的是座独家院,子女忙着上班而老人身体又不好,犄角旮旯收拾起来很费劲。儿媳妇小孔上班路过家政服务网络中心进去打了个招呼。两分钟内,电话立刻反馈到刘家,仔细问清楚老人的需求后立即派出了家政服务人员。老太太高兴地说,放下电话不到10分钟,家政人员就来了,把家拾掇得干干净净。

这件事深深地启发了入户走访的刘会元。为了提供更好的便民服务,北大街社区与市社区服务网络中心合作成立了北大街社区家政服务站,还专门设立了民情呼叫中心,居民既可以通过热线咨询民生政策信息,也可以要求帮助提供家政服务,还可以直接拔打电话8881890表达诉求。

75上午,记者来到市社区服务网络中心,工作人员石俊青正在用流利的普通话提供房屋租赁服务。一位李女士打电话过来表示想在第二人民医院附近租房。石俊青很快在系统里为她备注了“新市西街”,周边已注册的家政、咨询、票务订购和跑腿代送等商户信息立即显示了出来。她马上确定房屋租赁商户与李女士取得联系,10分钟之内实现了对接。

刘会元说,借助这个平台,居民只需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迎来上门服务。社区既节约资源,又能提供诚信、高效的便民服务。

养老服务志愿者服务正在完善

市民政局副局长靳慧萍告诉记者,“一刻钟服务圈”是在全市社区网格全覆盖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服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类资 源,完善服务设施,深化服务项目,为居民和社区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市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今年,我们在城区选 择1-2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是破解由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社区服务困局的有效尝试,尤其是对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从北大街社区试点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已雏形初显。目前,市区已经有一个街道办事处和9个社区正在积极开展该项工作。

借助我市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市社区服务网络中心积极推出了特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郭雪萍主任告诉记者,我们专门为老年人定制了一键呼救系统和老年手机,与家庭座机捆绑。一旦发出呼救信号,老人的家庭住址、子女信息和病史病情等会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显示在我们的系统上,以便及时提供针对性措施,第一时间与其子女取得联系。首批呼救器将免费发放到居家养老试点社区70岁以上的低保老人手中。

同时,全市志愿者和义工也正在借助市社区服务网络中的平台为老残人员、弱势群体提供义务帮助。靳慧萍说,这既为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搭建了平台,也满足了居民的需求。

                                                                                                                        转自:太行日报